特朗普就职演讲说了什么。当地时间1月20日中午12点,北京时间1月21日凌晨1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的见证下宣誓就职,并发表就职演讲。这次就职典礼与2017年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因天气寒冷转到室内进行、邀请他国领导人观礼、“科技右翼”势力坐到前排等。这些变化可能预示着特朗普未来四年的政策调整,但最引人关注的是他将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对于特朗普来说,“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词。2018年,他发起对华“贸易战”,拉开了中美激烈竞争的序幕。在这次就职演讲中,特朗普从“美国优先”转向“让美国再次伟大”,讨论了洛杉矶火灾、非法移民问题、法律与秩序、新的能源政策以及制造业回流等问题。他在提到巴拿马运河时说:“不能让中国拥有运河”。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在该提中国的地方他没有直接提及,这可能是他的策略,用一件小事把中国拉入演讲中,既提到又不过于强硬。
谈到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的中美关系,外界普遍认为标志性事件是2018年4月美方退出的500亿美元关税清单。但实际上,从2017年8月美国启动301调查开始,中美交锋就已经拉开序幕。特朗普认为中国从中美贸易中获利太多,因此加征关税以索要更多回报。随着“贸易战”的爆发,双方进行了多轮磋商,最终在2020年1月达成经贸协议。然而,疫情和美国大选的影响使得特朗普及其团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极限施压措施,包括香港、台海、南海和科技制裁等问题,但并未进一步上调关税。
拜登上任后,中美关系并未如预期好转。拜登政府继续对中国施压,甚至保留了特朗普时期的关税。基于这一背景,特朗普未来四年处理中美关系的方式变得有迹可循。特朗普竞选期间多次提到关税,尤其是提出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的言论引发全球震惊。同时,他也释放了一些缓和信号,如邀请中国参加就职典礼、在宣誓就职前两天与中方高层通话,并希望在上任100天内访华。
特朗普本质上是个商人,他希望将美国当作一家公司来运营。因此,我们需要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如何与中国做生意,以及中美关系恶化会对美国造成多大损失。经过四年的沉淀,许多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明朗。例如,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68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两国双向投资存量为2600亿美元,7万多家美国企业在华创造超过500亿美元的利润,对华出口贸易支撑着全美近100个工作岗位。这些数据体现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合作共赢的前景。
与第一个任期不同,这次特朗普身边既有“反华鹰派”,也有像马斯克这样的“知华派”。马斯克表示要将社交媒体公司开到中国。对于这些潜在的改善中美关系的举动,我们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接下来要看特朗普如何行动。对我们来说,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工作仍需继续推进,增强整体实力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对美关系。当特朗普发现无法一口吞掉中国时,或许中美关系就能真正好起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