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小红书等以分享为主的短视频赛道里,有一种类型的vlog正在异军突起,那就是“精致女孩坐高铁”。
看上去只是简单的日常分享,但却被大家喷成了筛子,直言“坐趟高铁比车轱辘都忙”。
精致博主们到底有多忙
日常旅途中,赶飞机、坐高铁时无外乎是追剧睡觉打发时间。
精致女孩们坐一趟高铁到底有多忙呢?
首先要骑着电动行李箱闪亮登场:
找到车厢座位后开始消毒:先用酒精喷雾将座位周围里里外外擦拭一遍,最后连窗户外面的玻璃也要擦拭干净,以便更好的欣赏沿途的风景。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充满仪式感的操作:
将简易加湿器插入矿泉水瓶,因为空气太干燥对皮肤不好;
打开塑料瓶,插上刚买的鲜切花,让旅途中多一些情调。
氛围渲染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这也是“精致博主”们整个vlog的高光环节:在高铁上享受精致生活时突然想起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
拿出激光虚拟键盘,打开手机备忘录,一阵敲敲改改,但放大页面看无非是些今日计划表之类的。
“忙完”工作后就准备休息了。
睡觉前必要的护肤流程不能少:检查摄像头、消臭元祛味、卸妆、洗脸、护肤。
为了能让更多的产品出镜,博主们在精致这条赛道上愈加内卷。
为了提升艺术修养,携带迷你画板,对着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开始“写生”;为了陶冶情操,直接架起了一米多长的电子琴。
当普通人坐高铁还只是用追剧和睡觉打发时间时,精致博主们早已卷到了next level。
拍摄精致女孩坐高铁的博主不在少数,但内容的同质化也极为严重。
千篇一律的叙事方式下为的就是密集带货,如此直白的消费主义陷阱,大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逐渐产生反感和批判的情绪。
随着网络的发达,公众的批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在“精致女孩坐高铁”系列走红后,嘲讽精致女孩们的系列视频也火了。
讽刺“精致女孩坐高铁”的视频随便一搜,播放量基本都轻松破千。
流量高到甚至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二创视频,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
“精致男孩”们的赛道也开始崛起,一些男性博主自称“集帅”,拍摄同款视频进行嘲讽。
例如“精致男孩去网吧”、“精致男孩上公厕”、“精致男孩打滴滴”。
坐车之前,先要给座椅门把手消毒,消毒完毕后再给座位套上一层塑料布,再给车座内部消个毒,戴上口罩和无菌手套。
一整套流程下来,目的地也快到了。
从最初的分享生活到备受争议,被嘲讽摆拍做作、制造焦虑。
“精致女孩”这个词逐渐被污名化,和“小仙女”、“名媛”一样成为贬义词。
精致为何沦为贬义词。
是谁在丑化精致
博主们通过创造消费符号制造消费主义陷阱,在镜头的展示下,“精致”一词被赋予了消费主义的含义,精致被丑化成了虚伪做作。
博主们打着精致生活的标签,制造大量符号化的商品诱导消费者,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包含了上百个分镜、几十款产品的暗广,无缝衔接的程度让人目瞪口呆。
从消费主义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一种典型的低智消费主义陷阱,浮夸的表演让大众感到反感,放大了“精致”与现实的冲突。
从消费行为上看,精致女孩们所展示的产品噱头大于实用,她们的行为也过于的夸张和不自然。
很难想象在高铁上携带榨汁机和摆盘
空有光鲜亮丽的外表而忽略了内在的真实,让精致女孩们成为矫情的代名词,沦落到了被群嘲的地步。
也扭曲了精致的真正含义。
嗅到流量密码的视频博主们拍摄的二创视频无形中加深了对精致一词的污名化。
如今人们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不再追求华而不实的仪式感,自然不会再沉浸在博主们所制造的“精致幻境”中。
在精致女孩坐高铁系列视频被群嘲后,越来越多的人模仿网红们的套路,拍摄了一系列的反讽视频。
将精致生活与消费主义直接联系在一起,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在评论区玩起了梗。
“精致”也从原来的褒义逐渐沦为人人调侃的贬义词。
精致和做作二者之间到底该如何度量?
精致和做作的区别在于我们在满足自身欲望的时候是否掌握了主导权。
我们并不反对消费主义,只是面对消费主义时是否拥有清晰分辨的能力。
真正的精致是在掌握消费主导权后为自己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在消费主义的洗脑下认为只有购买了某种商品才能过上精致生活。
生活中确实有人喜欢购买一些家居好物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那网络上对于精致女孩坐高铁群嘲的态度是否也有些爹味满满?
群嘲精致女孩,是否爹味太浓
在社交平台上,“精致女孩坐地铁”系列已经成为了大家群嘲的对象。
“精致女孩们”的展示固然虚假,但大众对于她们一股脑的批评,也充满了爹味说教。
虽然极简质朴才是当下的主要生活趋势,但不代表精致生活就是累赘和过时的,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下,精致生活也有其合理之处,对于“精致女孩们”一概而括的批评,充斥着爹味的说教。
当下人们虽然更看重消费和生活本身的逻辑结构,但每个人的生活选择和价值观是多样化的,不能简单的将所有人的消费行为归结为单一的概括。
“精致女孩们”的一些行为表现虽然矫情,但不能否认她们的行为也有其合理之处,例如上车消毒、检查卫生间摄像头等。
以一种权威的口吻嘲讽精致女孩们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说教意味,并没有考虑到个体对生活的不同追求,一概而论忽视了个体差异。
对于“精致女孩们”的全盘否认,无疑是在用一刀切的方式暗示大众只有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忽视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缺乏对追求精致生活的人的同理心,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批判他人,满满的说教意味。
道德评判,指责嘲讽精致女孩们虚假、做作,通过自身的价值观来评判别人,而不是通过逻辑论证。
对“精致女孩们”批判大多采用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站在道德高地上对“精致女孩们”进行了批判,觉得她们虚假做作,而不是基于事实和逻辑论证。
虽然“精致女孩坐高铁”系列确实有些用力过猛,但这也或许正是追求舒适与细节感的人们的真实写照。
对于精致女孩们尖锐的批评方式会让博主或读者感到被指责,毕竟她们并未真正影响到公共利益。
至于“精致女孩坐高铁”系列所推广的商品,如果确实能让受众感到实用购买,那也无可厚非;
如果您担心会不会为此被消费主义所裹挟,那么下单前就请考虑清楚“我是否真的需要”。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火星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shichang/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