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每个时期都有疑惑质疑、困难藩篱,唯改革发展是硬道理,使国人屹立于全球的底气。
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制定者,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今天,我们格外缅怀邓公。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和孙中山、毛泽东并称为20世纪“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把邓小平同志领导开创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誉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这样评价邓小平是当之无愧。
回看我们走过的路,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已经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觉得一个东方巨人忽然立于眼前,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震惊。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先生深刻总结过去工作重点未能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或一有干扰就不能坚持的教训,突出强调“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他反复要求,“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今天重读这些论述,感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更有历史紧迫感。因为,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发展”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起关键作用的。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而只有通过不断地发展,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科技的发展提升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教育的发展培养了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举目看世界,与一些资源丰富、发展较早的大国相比,正是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这一论述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激励着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之路,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过去,正是我们国家坚定地排除干扰,毫不动摇地搞发展,并将“发展是硬道理”提升为国家的战略思想、战略谋局,才有现在的发展环境和成果。
在设立深圳特区的问题上,邓小平先生说了一句震耳发聩的话,他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杀出血路”的气概,可见邓小平对推动经济改革发展,是下大决心、立大目标的!他在多次接见港澳同胞时,曾反复告诫:“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今天,这句话对香港同样不会过时,如果香港社会仍然停留在口号、背书、研讨中,而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香港就会错过发展的机遇。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邓小平先生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当时,深圳发展模式“姓社还是姓资”,引起了社会很大的争论,这些争论现在回过头看,可能不觉得是问题,但在当时许多人还是心有余悸。
邓小平先生大胆地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和帮助后发展的地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等等。
这些论述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让我们这一代人走出思想的藩篱,敢于到海外创业,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制造出属于中国的产品和品牌。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邓小平先生确定改革的性质和目的,绝不是要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反,他老人家要求“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特别强调“实践这个标准最硬”。
邓小平先生对改革开放看得很远、想得很深,强调“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
通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是邓小平理论让我们闯关过难,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实践证明,继续用好用足改革开放的战略思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宝。
前不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再次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
香港要走出当下经济低迷的处境,还是要唱响“发展是硬道理”这一主旋律,清除一切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约因素,我深信会看到又一番新景象。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火星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shichang/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