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公粮(农业税)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6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开始,到2005年12月29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再到2006年1月1日完全废止《农业税》,全面取消了公粮缴纳制度,缴纳公粮也就此成为了历史。期间总共经历了四十多年,接近50年了!
很多人认为是江西丰城事件导致的取消农业税,其实并不是哈(《财税改革纵论:财税改革论文及调研报告文集》这本书里有详细介绍,照片我放在文末)。
二、80/90后记忆中交公粮的场景
说到交公粮这件事情,可能只有80后、90后以前的人还记得。虽然现在农民的生活和城里相比依然相差很大,但是每当老人们说起现在的生活时,总是一副很知足的样子,因为现在种地不仅不用再交公粮,每年还有种地补贴,和以前的生活相比,农民不再为吃饱穿暖问题而发愁,所以才会很知足。
记得小时候每到新粮食收获后,家里的长辈便会将收获的粮食按照缴纳标准称重装袋,赶着毛驴车/人力板车/牛车将一袋袋新收获的粮食交到镇上的指定地点,如果不定时缴纳公粮的话,就属于偷税漏税,所以淳朴的劳动人民无论如何都会保质保量缴纳公粮,对此那一代的农民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建设国家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是80/90后关于交公粮的记忆)
1、我家爸妈也交,我小时候跟着爸妈交,哎呀,一车一车,真心疼,我小时候在想,我们自己种的为啥要交,小时候就觉得不公平。
2、有一年驻马店大涝,我们家四口人,收了五袋小麦。要交六袋。父母买了一袋,筹够六袋交的,我家全年吃玉米面。
3、记得小时候交完公粮,家里面粉不够吃,得吃玉米面,高粱面,整得小时候玉米面吃的够够的,现在一口也不吃。
4、92年的我也和爸妈一起去交过公粮,印象很深 ,因为不干净的不要不,好的不要,但是现在国家对她们也很好,每个月足足有一百大洋呢根本花不完。
5、我记得小时候交了公粮,我家每年都要借粮吃。
6、79年的我,清楚记得我家五个人的地,交了粮后就剩下一点,我们上学都不敢多吃,没有钱上学,初中毕业就不上了!
7、我是农村人70年生人。红薯把我吃怕了,82年才吃上白面自由。从我结婚以后,我的家庭没有种过一棵红薯。孩子们说红薯好吃。问我你为啥不吃,小时候一天三顿。下午吐酸水儿。所以说不吃了。
8、我记得那个时候,交完公粮家里连吃不够啦,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母亲在村上到处借粮食。
9、一家一年打12袋麦子,交10袋好的,不好交不上,剩2袋就是一家几口一年的口粮,根本不舍得吃,都是吃的粗粮
10、当年交粮食的时候我在小学..我记得家里交了粮食后,剩的都不够自家吃两个月的了..所以家里就养鸡养鸭养猪卖了再买米...所以我当年的任务就是去村边小河放鸭..鸡就在家边村林围着让它们吃虫吃草...我姐就负责每天找猪草喂猪...
三、老一辈的农民负担真的很重
从上面那个图片可以看到老一辈的农民负担有多重,各种税收很多哈,以1996年为例,全年农户承担费用及劳务总额为:679.44元。(国家税收232.4元,包括农业税、特产税、基本水费;五项统筹158.53元,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优抚费、民办交通费;三项提留195.73元,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上面提到的公积金可不是现在五险一金的公积金。)我们按照每户2个劳动力计算的话,平均每人约340元/年。1996年我国农村居民全年收入只有1926元!
1996年我国职工的工资水平是多少呢?大概600/月的样子,那时候很多单位/个人还没有缴纳社保的概念(全国大范围普及社保的缴纳是开始于1999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出台,前期只有极少数国企试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最早是在1988年开始执行,多数的城里工人也没有交养老保险,但是现在也领取了高额的退休工资),下图是一位中小学教师1996年的工资条,其中没有涉及到五险一金的概念,也就是说那时候不需要缴纳社保费用!
一转眼过去了,那批交公粮的农民也已经老了,没有办法再继续劳作,没有退休金,只能靠着子女来养老。虽说现在农村人的收入对比过去越来越高,但农民身上的担子也变得越来越重,很多子女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也没有多余的力量来赡养年迈的老人,所以便有人提议,能不能用当年缴纳的公粮来充当社保呢?这样上了年纪的老农就能领养老金了。
四、能不能用当年缴纳的公粮来充当社保呢?
对于这个问题,相关专家表示,交公粮和领取养老金是两码事,不能归为一码来算。交公粮是历史产物,是税收,属于强制措施,农民必须要定时定量缴纳。而养老保险则主要针对城镇职工,单位和个人自愿缴纳。
我个人觉得相关专家有两个错误:一是把公粮完全等同于现在的税收;二是把土地完全作为农民全部的社会保障。
我不认同此观点!一是公粮与税收不能等同,公粮不仅仅是税收,而是现代意义上的税改、养老投保、超额贡献的总和,超出了税收等应交的额度。二是土地是农民生活来源的最基础部分,但不能简单地把土地完全当成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种植的粮作物及现在的土地,目前还承担不了农民全部的社会保障功能。因此,把土地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是不对的。
我只想问一问:在建立社保前,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及国企的职员及当年下乡知青的【工龄】既然可以算作社保的视同交费年限,那么当年那些交了公粮的农民们呢?他们交公粮的年限算不算视同交费年限?这几代曾经缴过公粮的农民们,曾经为共和国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至今很多已经去世了,很多现已年老了,他们当年交的公粮里有没有今天社保含义的部分?
回想一下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农民用农业超额贡献来支持我国工业、国防、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行各业。在那个时代修公路、大坝也都是农民义务劳动,给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通过种地交公粮,养活了全国的工人和专家,让国家得以快速发展。当年,农民们生产那么多粮食,而农民自己每人的口粮里只有约20%的细粮和约80%的粗粮,而保证着城市人口每人70%的细粮和30%粗粮标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按照这一辈农民为国家贡献的时间计算,也已经超出15年了,我认为应该享受一定的养老待遇。
前面我说过了企业职工的养老金问题,这里就在赘述一下,在企业,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前,职工的退休工资由企业承担。1992年逐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 以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纳了养老保险费,以后企业给职工缴纳了大部分基本养老保险费,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也就是说职工的养老金大多数来源于企业、政府。他们现在的退休金,大型国有企业退休的有1万元左右每个月,在一般企业退休的有3600元左右每月。
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干部、职员退休工资由财政支付。2014年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 干部、职员以前的工作年限,也视同缴纳了养老保险费,以后,财政给干部、职员缴纳了大部分基本养老保险费,也就是说干部、职员的养老金大多数来源于财政。
反观同时代的农民呢?一个月100多元的养老金可还行?也许现实的问题就是财政压力过大,社保已经不足以支撑覆盖庞大的农民群体,目前只能支持少部分既得利益者,哎~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火星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hangye/8347.html